100%

●纳兰词·杂感篇

  采桑子

  那能寂寞芳菲节,欲话生平。夜已三更,一阕悲歌泪暗零。  须知秋叶春华促①,点鬓星星。遇酒须倾,莫问千秋万岁名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抒发了人生无常,转瞬即逝,不胜今昔的感慨。这里所“欲话”之“平生”,无非是作者慨叹年复一年地度过,除去白发暗生之外别无所有,“千秋万岁”之功名也只不过是一场春梦,故而三更时分,悲歌一曲,愁情更浓,想到这乏味的人生则唯有“泪暗零”而已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须知二句:谓春花秋叶,年复一年地催促着人由少到老,除了徒增白发之外,了无生趣。 星星,形容白发星星点点地生出。

  添字采桑子

  闲愁似与斜阳约①,红点②苍苔,蛱蝶飞回。又是梧桐新绿影,上阶来。  天涯望处音尘断,花谢花开,懊恼离怀。空压钿筐金缕绣③,合欢鞋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是为恋人而作,抑或是为友人而作,不明。词中所抒之“闲愁”,即“懊恼离怀”之苦情,作者将此种情怀景物化。上片全为景语,过片点到离愁,结处又以景语出之。如此化情为景的手法是为此篇动人之妙处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闲愁句:谓正当愁绪满怀之时,偏又逢夕阳西下,故愁情仿佛是与夕阳有约。

  ②红点:指下句之峡蝶飞来落在了苍苔之上。

  ③空压二句:意谓饰有螺钿之筐中,只剩有一双金缕绣织的鞋子,而鞋之主人却不在身边了。

  点绛唇

  一种蛾眉①,下弦不似初弦好。庾郎未老②,何事伤心早?  素壁斜辉,竹影横窗扫。空房悄,乌啼欲晓,又下西楼了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汪刻本有副题《对月》。从词中所抒写之情景看确是一首对月伤怀、凄凉幽怨之作。开头以“蛾眉”、“下弦”、“初弦”等形象隐喻所思之人的情貌,清新而婉曲。下片皆以景语出之,化情思为景句,又含蕴要眇之至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一种二句:蛾眉,指蛾眉月,谓同样的蛾眉月,但下弦之月不如上弦月好。又,下弦,下弦月,即农历每月二十三日前后之月亮。 初弦,即上弦月,谓农历每月初七、初八日之月亮。古人以蛾眉代指女人的眉毛,又以上弦、下弦之月代指女人的眉毛下垂或上弯。故此处是说那下垂的眉毛不如上弯的眉毛好,即愁苦之时的眉毛不如欢乐时的好,意思是说此时的离怀愁绪不如欢聚之快乐。此解亦通。

  ②庾郎二句:庾郎,指南朝梁诗人庚信。信出使西魏,值梁为西魏所灭,遂留异乡。后仕北周,常愁思故国。作《哀江南赋》等以抒愁愁情。宋周密《秋霁》:“愁损庾郎,霜点鬓华白。”此二句云,庾郎未老,却过早地伤心了。这里是借庾信而自指,谓客居异地而起乡情,以至伤心惆怅,难以排遗。

  南乡子

  秋暮村居

  红叶满寒溪,一路空山万木齐。试上小楼极目望,高低。一片烟笼十里陂。  吠犬杂鸣鸡,灯火荧荧①归路迷。乍逐横山时近远,东西。家在寒林独掩扉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以轻灵浑朴的笔调描绘出村野田园的风光情趣,读之犹如欣赏一幅优美安祥,恬淡静谧的水墨山水画。景象由远及近,层次分明,动静相间,有声有色。其中洋溢着诗人陶然欣喜的情致,这在纳兰词中是少见的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荧荧:灯光闪烁之貌。元吴师道《桐庐夜泊》:“灯光隐见隔林薄,湿云闪露青荧荧。”

  南歌子

  暖护樱桃蕊,寒翻蛱蝶翎。东风吹绿渐冥冥①,不信一生憔悴,伴啼莺。  素影飘残月②,香丝拂绮棂。百花迢递玉钗声③,索向绿窗寻梦,寄余生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首上片前二句说春天到来,乍暖还寒。樱桃花蕊初绽,和暖的春风仿佛是围护着它,而翻飞的蝴蝶犹带着寒声。一“暖”一“寒”,先绘出春日之景,为下文抒写春恨做了铺垫。后三句写春意渐浓,而愁怀亦渐生渐浓。下片转写月夜里的春愁春恨。前二句绘景,渲染出凄清孤独的氛围。后三句写孤寂无聊,难以排遣的心绪。上片写昼,下片写夜,皆以景起,皆寓有春愁和隐忧。缠绵凄恻,低徊屈曲,含婉动人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冥冥:本指幽深貌,此处谓绿荫渐渐浓密。

  ②素影二句:素影,即月影。唐杜审言《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怀》:“雾灌清辉苦,风飘素影寒。” 香丝,指柳条。唐白居易《池边》:“柳老香丝宛,荷新钿扇圆。”又指美人之头发。唐李贺《美人梳头歌》:“一编香丝云撒地,玉钗落处无声腻。” 绮棂,饰有花纹图案的窗棂。

  ③百花三句:迢递,连绵不断之意。谓在百花丛中不断地传来玉钗声,孰又可为婉转之意。谓在百花丛中传来她娇媚的声音。 索向,犹须向、该向。 绿窗,绿色纱窗,代指女子所居之处。

  眼儿媚

  林下闺房世罕俦①,偕隐足风流。今来忍见②,鹤孤华表,人远罗浮。  中年定不禁哀乐,其奈忆曾游。浣花微雨③,采菱斜日,欲去还留。

  【说明】

  这首词大约是写给一位隐居的友人的。词中对其远离尘世,山林退隐的生活极表称赞和羡慕。纳兰履贵处丰,然而这种生活绝非其志,他所渴望的正是这位友人的生活样式和情趣。所以这首词称赏的是闲适林下的朋友,其实也是诗人自己心愿的写照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林下二句:林下,本指山林田野隐居之处,但这里则含有“林下风气”之意。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:“谢遏绝重其姊,张玄常称其妹,欲以敌之。有济尼者,并游张、谢二家。人问其优劣。答曰:‘王夫人神情散朗,故有林下风气。顾家妇清心玉映,自是闺房之秀。’” 偕隐,一同隐居。诗词中多指夫妻同归故里。此二句谓夫妻二人一同隐居山林,知足保和,风流自适。

  ②今来三句:忍见,看见。 忍,通“认”,认识。《管子·大匡》:“夫国之疑二三子,莫忍老臣。”郭沫若等集校:‘忍’假为‘认’。言邑郊之二三子不识鲍叔。” 鹤孤,孤独之意。鹤性孤高,故云。 华表,指房屋外部的华美的装饰。 罗浮,罗浮山,在广东省东江北岸。晋葛洪曾在此修道,又传说隋赵师雄在此山蒙遇女郎。与之语,则芳香袭人,语言清丽,遂相饮竟醉,及觉,乃在大梅树下。后多以此典咏梅。这里则是借指往日荣华之事。这三句意思是如今来到你隐居的地方,见到这里环境的幽美,你能远离尘世的浮荣,安然自适,实在令人羡慕。

  ③浣花:本指浣花溪。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郊,为锦江支流,一名濯锦江,又名百花潭。杜甫曾居此,但此处恐指“浣衣”之事。参见《生查子》(短焰剔残花)注⑤。

  朝中措

  蜀弦秦柱不关情①,尽日掩云屏。己惜轻翎退粉②,更嫌弱絮为萍。  东风多事,余寒吹散,烘暖微酲③。看尽一帘红雨④,为谁亲系花铃⑤。

  【说明】

  《瑶华集》此篇题作“春暮”。从词意来看是写暮春之景和抒发伤春怨春之情的。上片写春日寂寂,百无聊赖,纵是有动听的乐曲也引不起愉悦。面前已是“轻翎退粉”、“弱絮为萍”,春事消歇了。这景色中已蓄伤春之意。下片怨东风送去了明媚的春光,尽管它吹散了余寒,送来了温暖,但它又摧残花落,令人心伤。结处大有愁绪无着,愁怀难遣的寂寞感和失落感。小词亦景亦情,其情中景,景中情自然浑融,空灵蕴藉,启人远神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蜀弦二句:意谓美好动听的琴瑟之声也引不起激动的情感,整日地掩上云母屏独自幽伤。 蜀弦,即蜀琴,泛指蜀中所制之琴。 秦柱,犹秦弦。指秦国所制琴瑟之类的乐器。柱,拨弦、架弦之码。唐唐彦谦《汉代》:“别随秦柱促,愁为蜀弦么。” 关情,动情。

  ②已借二句:此二句写惜春伤春的心情,谓蝴蝶已褪粉,柳絮也飘落水中。

  ③烘暖微酲:谓春日东风温煦,暖意融融令人陶醉。 微酲,微醉。

  ④红雨、指花瓣纷纷落下。

  ⑤花铃:即为防鸟雀而置的护花铃档。

  天仙子

  渌水亭秋夜①

  水浴凉蟾②风入袂,鱼鳞蹙损金波碎③。好天良夜酒盈尊,心自醉,愁难睡。西风月落城乌④起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对渌水亭秋夜之景描摹如画,而面对如此好天良夜,却又“心自醉,愁难睡”,直至通宵不眠。至于何愁,读者可自去寻思,词则含吐不露了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渌绿水亭: 渌水,清澈之池水,池在纳兰性德家中。渌水亭,池畔之园亭。据纳兰《渌水亭》诗云:“野色湖光两不分,碧云万顷变黄云。分明一幅江村画,着个闲亭挂夕曛。”又,据《渌水亭杂识》始于癸丑年推之,则此亭当建于康熙十二年以前。纳兰府在今北京什刹海后海,今为宋庆龄纪念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。但亭已无存。纳兰性德《渌水亭宴集诗序》曾描绘说:“予家,象近魁三,天临尺五。墙依绣堞,云影周遭,门俯银塘,烟波混淆滉漾。蛟潭雾尽,晴分太液池光,鹤渚秋清,翠写景山峰色。云兴霞蔚,芙蓉映碧叶田田,雁宿尧栖,秔稻动香风冉冉。设有乘搓使至,还同河汉之皋,倘闻鼓枻歌来,便是沧浪之澳。若使坐对亭前渌水,俱生泛宅之思,闲观槛外清涟,自动浮家之想。”生动地描画出当日渌水塘、亭的胜景。

  ②凉蟾:指水中之月。

  ③鱼鳞句:谓水中鱼儿游泳,搅碎了水中的月色。金波,指水中之月光。

  ④城乌:参见《天仙子》(月落城乌啼未了)注①。

  秋千索

  渌水亭①春望

  垆边唤酒双鬟亚②,春已到卖花帘下。一道香尘③碎绿萍,看白袷亲调马④。  烟丝宛宛愁萦挂,剩几笔晚晴图画。半枕芙蕖⑤压浪眠,教费尽莺儿话⑥。

  【说明】

  作者于《天仙子·渌水亭秋夜》中描绘了渌水亭秋夜之景,并抒发了秋意之感,孤恨之情。此篇则是描绘了绿水亭春日之景。全篇围绕其“春”和“望”二字涉笔,清新淡雅,闲静疏朗,别于“绿水亭秋夜”之愁怀伤感。上片四句一景,皆为春到人间,禄水亭望中所见之景,酒肆唤酒,帘下卖花,鸭鹅戏水,岸边驯马,犹如春意盎然的组画,活泼而富有生机。下片一转则不免意绪阑珊,闲适中透露了儿许淡淡的春愁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渌水亭:见《天仙子·渌水亭秋夜》注①。

  ②双鬟亚:双餐,古代年轻女子之两环形发髻,此处代指脾女。亚,通“压”,低垂之貌。此谓婢女之双鬟低垂貌。

  ③香尘:本指芳香之尘。此处代指湖水中浮游之水禽划破水面。

  ④看白袷句:白袷(jia)、即白袷蓝衫,旧时士人之服装,此处借指未取得功名之人。 调马、驯马。李端《赠郭驸马》:“新开金埒看调马。旧赐铜山许铸钱。”

  ⑤芙蕖:荷花之别称。此处代指绣有荷花的枕头。

  ⑥教费尽句:谓黄莺儿不住地啼鸣。 费尽,用尽。

  金菊对芙蓉

  上元①

  金鸭消香②,银虬泻水,谁家夜笛飞声。正上林雪霁③,鸳鸯晶莹。鱼龙舞罢香车杳④,剩尊前、袖掩吴绫。狂游似梦,而今空记,密约烧灯⑤。  追念往事难凭。叹火树星桥⑥,回首飘零。但九逵烟月⑦,依旧笼明。楚天一带惊烽火⑧,问今宵、可照江城。小窗残酒,阑珊灯灺⑨,别自关情⑩。

  【说明】

  从“楚天一带惊烽火”句看,此篇大概作于康熙二十年(1681)即三藩平定以前。这首词是抒写上元之日的感怀之作。由词题看是咏节序,但实际上是发怀人之想,其对节日种种情景的描绘,都是为抒写念怀作的铺蓄。前人有云:咏节序风物之作“贵能直写我目、我心此时、此际所得。”(刘永济《词论》)本篇正是,故其蕴藉含婉,转折入深,且不无骚雅之旨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上元:上元节。我国古代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祭日,祀太一之神,唐宋时期以当天为上元节,其夜晚称元宵,又称元夕。《梦梁录·元宵》云:上元之夜,京城扎灯山,豪门贵族也“装点亭台,悬挂玉珊,异巧华灯,珠帘低下,笙歌并作。”

  ②金鸭二句:金鸭,铸为鸭形之铜香炉。古人多用以薰香或取暖。此处指薰香。毛熙震《小重山》:“红罗帐,金鸭冷沉烟。” 银蛇,银漏、虬箭。古代一种计时器,漏壶中有箭,水满而箭出,箭上有刻度,因以计时,又箭上刻有虬纹,故称。唐王勃《乾元殿颂序》:“蝉机撮化,铜浑将九圣齐悬:蛇箭司更,银漏与三辰合运。”

  ③上林雪霖:上林,上林苑,秦、汉时长安、洛阳等地之皇家宫苑,后泛指帝王之宫苑园囿。 雪霁雪止而初晴。

  ④鱼龙二句:鱼龙舞,古杂戏。唐宋时京城于元宵节盛行此戏,亦称鱼龙杂戏,又称鱼龙百戏。梁元帝《纂要》云:“百戏起于秦汉,有鱼龙漫衍。……象人怪兽,舍利之戏”《汉书·西域传赞》:“作《巴俞》都卢、海中《砀极》、漫衍鱼龙、角抵之戏以观视之。”颜师古注:“漫衍者,即张衡《西京赋》所云‘巨兽百寻,是为漫延’者也。 鱼龙者,为舍利之兽,先戏于庭极,毕乃入殿前激水,化成比目鱼,跳跃漱水,作雾障日,毕,化成黄龙八丈,出水敖戏于庭,炫耀日光。《西京赋》云:‘海鳞变而成龙’,即为此色也。”柳永《破阵乐》:“绕金堤,曼衍鱼龙戏,簇娇春罗绮,喧天丝管。” 香车,谓女人所乘之车。 吴绫:指产于余杭(今杭州)一带的丝织品。

  ⑤烧灯:即燃灯。古诗词中专指元宵之夜的灯火。晏几道《生查子》:“心情慵剪彩,时节近烧灯。”

  ⑥火树星桥:形容元宵日,灯事之景。

  ⑦九逵烟月:谓京城之通衢大道上,烟云缭绕,月色朦胧。 九逵,京城之大道。 笼明,指月色微明。

  ⑧楚天句:谓江南一带正有战事。楚天,本指楚地的天空,后泛指南方的天空。

  ⑨阑珊灯灺(xie}:指灯火将尽,烛光微弱。灺,同“拖”,烧残的灯灰。

  ⑩关情:动情。张先《江南柳》:“令古柳桥多送别,见人分袂亦愁生,何况自关情。”

  台城路

  上元①

  闲珊火树鱼龙舞②,望中宝钗楼远。靺鞨余红③,琉璃剩碧,待嘱花归缓缓。寒轻漏浅④。正乍敛烟霏,陨星如箭⑤。旧事惊心,一双莲影藕丝断⑥。  莫恨流年逝水,恨销残蝶粉⑦,韶光忒贱⑧。细语吹香⑧,暗尘笼鬓,都逐晓风零乱。阑干敲遍。问帘底纤纤⑩,甚时重见。不解相思,月华今夜满。

  【说明】

  元夕之时,灯事狂游,热闹非常。但诗人的眼底心中却别有一番滋味,灯事愈烈愈令诗人的相思深浓难遣。而从词意来看,这里所怀思之人,或是恋人,或是友人,抑或是别有所指,不详。词之上片侧重写灯事情景和由此引来的对伊人的怀念。多是借景语铺叙。下片承上片之怀思,进一步抒写相思的孤寂愁苦之情。语直而能深曲,真情弥满,委婉动人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上元:见《金菊对芙蓉·上元》注①。

  ②阑珊二句:谓上元之夜,灯事已近尾声,人们渐渐离去,远远望去闹市中的歌楼酒馆也愈来愈远了。 阑珊、火树、鱼龙舞,参见《金菊对芙蓉·上元》注④⑧⑨。 宝钗楼,此指歌楼酒肆。蒋捷《女冠子·元夕》:“春风飞到,宝钗楼上,一片笙箫,琉璃光射。”

  ③靺鞨三句:靺鞨,红靺鞨,又称靺鞨芽,红色宝石之一种,即红玛瑙。相传产于靺鞨国,故名。《旧唐书·肃宗纪》:“上元二年壬子,楚州刺史崔侁献定国宝玉十三枚……七曰靺鞨,大如巨栗,赤如樱桃。”又,明宋应星《天公开物·珠玉》:“〔宝石〕属红黄类者,为猫精、靺鞨芽、星汉沙、琥珀、木难、酒黄、喇子。” 琉璃,玻璃。清赵翼《陔徐丛考·琉璃》:“俗所谓琉璃,皆消融石汁及铅锡和以药而成,其来自西洋者较厚而白,中国所制,则脆薄而色微青。”诗词中常以靺鞨、琉璃等喻晶莹碧透之物。此处是指远望灯市上的红红绿绿的灯火。 待,直等到。 缓缓,慢慢、徐徐。苏轼《陌上花》:“遗民几度垂垂老,游女长歌缓缓归。”

  ④寒轻漏浅:谓元夕之夜已深,寒意袭人,漏壶的水也快要滴完了。

  ⑤正乍敛二句:烟霏,烟火所形成的烟雾。 陨星,代指燃放之烟火。

  ⑥一双句:意为见到一双莲花形的灯影,便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,令人心惊,又令人情思难断。

  ⑦销残蝶粉:谓美好之容貌消失了。蝶粉,唐人之宫妆,即“蝶粉蜂黄”。周邦彦《满江红》:“蝶粉蜂黄都褪了,枕痕一线红生肉。”此处则是代指美丽的容貌和彼此之情爱。

  ⑧忒贱:谓美好时光太短暂。 忒,副词,太、过于。

  ⑨细语吹香:形容可爱的女子细声细气地谈笑及其所散发之香气。

  ⑩帘底纤纤:指所思念之帘下的娇好的女子。 纤纤,原指女子手之柔细,《古诗十九首,青青河畔草》:“娥娥红粉妆,纤纤出素手。”这里代指所思念之女子。

  御带花

  重九①夜

  晚秋却胜春天好,情在冷香②深处。朱楼六扇小屏山③,寂寞几分尘土。虬尾④烟销,人梦觉、碎虫零杵⑤。便强说欢娱,总是无憀⑥心绪。  转忆当年,消受尽皓腕红萸⑦,嫣然一顾。如今何事,向禅榻⑧茶烟,怕歌愁舞。玉粟⑨寒生,且领略、月明清露。叹此际凄凉,何必更满城风雨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词上片写今日此时的无聊心绪。起二句先扬,而“朱楼”以下四句折转,由扬而抑,用寂寥之景暗透出寂寞之情。再二句直说此时的无聊赖的心绪。下片忆旧抒怀。先以“转忆”三句点出重九之夜而起怀念伊人之思。接下去又转写今夜的凄凉孤独。结穴处照应了开端,谓纵不是满城风雨,而是胜却春天的美好的秋夜,也不能令人欢愉。如此反衬便加深加浓地表达出凄凉孤独的情怀。本篇所怀所感,或是为妻室,或是为某一恋人,或是为某一友人,难以确知,但其曲折宛转,情景交融地道出了真情,确是十分动人的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重九:农历九月九日,万重阳节,旧俗此日以绛囊盛茱萸,登高山,饮菊花酒,为可以避邪免灾。南朝梁吴均《续齐谐记·重阳登高》:“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,长房谓曰:‘九月九日妆家当有灾,宜急去,令家人各作绛囊,盛茱萸以系臂,登高饮菊花酒,此祸可除。景如言,齐家登山。夕还,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。长房闻之,曰:‘此可以代矣。’今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高饮酒,妇人带茱萸囊,因此也。”

  ②冷香:见《点绛唇·咏风兰》注⑥。

  ③屏山:屏风。唐温庭筠《南歌子》:“扑蕊添黄子,呵花满翠鬟,鸳枕映屏山。”

  ④虬尾:指盘香,其形盘曲若虬(传说为无角之龙)。

  ⑤碎虫零杵:谓零零碎碎的秋虫鸣叫声和砧杵之响声。

  ⑥无憀(limo):无聊赖。

  ⑦皓腕红萸:谓美丽女子陪伴。皓腕,洁白之手腕,代指年轻女子。 红萸,指插戴茱萸。唐欧阳詹《九日广陵同陈十五先辈登高》:“泛菊聊斟酒,持英懒插头。”

  ⑧禅榻:即禅床。唐杜牧《题禅院》“今日鬓丝禅榻畔,茶烟轻飏落花风。”

  ⑨玉粟:形容皮肤因受寒凉而呈粟状。

  浣溪沙

  残雪凝辉冷画屏①。落梅②横笛已三更。更无人处月胧明⑧。  我是人间惆怅客,知君何事泪纵横。断肠声里忆平生。

  【说明】

  纳兰怀经济之才,有“堂构之志”,渴望得到朝廷重用,奋志骋才,有所建树,但他只作了侍卫护从。因此,他有志不骋的苦闷时有流露。本篇就是他的这种身世之感的词作之一。词中明确自称“我是人间惆怅客”,不免伤感之至。此篇是为前景后情的常见之法。虽是直抒胸臆,但其情真意深,故能生动感人,颇有感发的力量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画屏:绘有彩画的屏风。

  ②落梅:古代羌族乐曲名,又名《梅花落》,以横笛吹奏。宋司马光《塞上》:“不堪闻晓角,吹尽《落梅花》。”

  ③月胧明:指月色朦胧,不甚分明。

  又

  咏五更,和湘真①韵

  微晕娇花②湿欲流,簟纹灯影③一生愁。梦回疑在远山楼。  残月暗窥金屈戍④,软风徐荡玉帘钩。待听邻女唤梳头。

  【说明】

  暗夜逝去,拂晓到来。面对朦胧中的景象,娇慵难以自持。词即借此愁人形象,抒发了满怀无聊的意绪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湘真:即陈子龙。陈子龙(1608一1647),字人中、卧子,号大樽、轶符,松江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。明末几社领袖,抗清被缚,不屈而投水殉难。有《湘真阁存稿》一卷。本篇作者所和之词是陈子龙的《浣溪沙·五更》,陈词为:“半枕轻寒泪暗流,愁时如梦梦时愁。角声初到小红楼。 风动残灯摇绣幕,花笼微月淡帘钩,陡然旧恨上心头。”

  ②微晕娇花:谓天色刚明,即隐约地露出了花朵的美丽形貌。

  ③簟纹灯影:见《如梦令》(正是辘轳金井)注②。

  ④金屈戍:屈戍,亦作“屈戌”。门或窗上的铜制环钮、搭扣。此处代指闺房。参见《浣溪沙》(万里阴山万里沙)注④,

  又

  伏雨①朝寒愁不胜,那能还傍杏花行。去年高摘斗轻盈②。  漫惹炉烟双袖紫③,空将酒晕一衫青。人间何处问多情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描绘了一种多情无奈的阑珊意绪。词中上下片之结句点出其情伤的底蕴,倘恍迷离,空灵清丽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伏雨:连绵不断的雨。唐杜甫《秋雨叹》:“阑风伏雨秋纷纷,四海八荒同一云。”

  ②去年句:意谓去年还曾经在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,比赛谁最轻盈利落。斗轻盈,谓比赛行动迅捷轻快。 轻盈,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之纤柔、轻快。李白《相逢行》:“下车何轻盈,飘然似落梅。”

  ③漫惹二句:炉烟,熏炉中的烟。南朝梁简文帝《晓思诗》:“炉烟入斗帐,屏风隐镜台。” 酒晕,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。此二句极写无聊赖之情状。谓炉烟轻轻地萦绕,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,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。

  又

  酒醒香销愁不胜,如何更向落花行。去年高摘斗径盈①,  夜雨几番销瘦了,繁华如梦总无凭②。人间何处问多情。

  【说明】

  冯统《饮水词》谓此篇:“汪刻本题下双行小字‘此阕与前“伏雨朝寒”字句略同。顾刻本“西郊”二阅接录,故因之。’”但顾刻本今已佚。此篇与前首不但字句略同,且词意也相仿。两篇可并读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参见前首注②。

  ②繁花句:此处“繁华”二字既是实指繁茂之花事,亦可理解为繁盛事业之象征。意谓繁华如梦一样消逝了去,不可依托。 无凭,无所倚仗、不可依托。杜甫《赠特进汝阳王二是韵》:“圣情常有眷,朝退若无凭。”

  又

  庚申除夜①

  收取闲心冷处浓②,舞裙犹忆柘枝红。谁家刻烛待春风③。  竹叶樽空翻采燕④,九枝灯灺颤金虫。风流端合倚天公⑤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描绘了除夜的贵族之家守岁的情景,同时也隐约地表达了深隐的怀恋之情意。情寓于景,清空而灵动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庚申除夜:即康熙十九年(1680)除夜。

  ②收取二句:柘枝,即柘枝舞。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,初为独舞,后演化为双人舞,宋时发展为多人舞。范文澜、蔡美彪《中国通史》谓:“柘枝舞女着窄袖薄罗衫。”此二句谓把寒冷除夜里浓郁的闲情收起,那优关的柘枝舞是多么令人追忆怀恋的啊!

  ③谁家句:谓当年自家于此除夜曾刻烛静待新春的到来。谁家,哪一家,此处指自家。刻烛,在蜡烛上刻度数,点燃时以计时间。

  ④竹叶二句:意谓竹叶青酒喝尽了,人人头饰采燕,个个兴高采烈,灯烛熄了,那灯蕊仿佛是一条条颤动的金虫。 竹叶,指竹叶酒。 采燕,旧俗于立春时剪彩绸为燕子形,饰于头上。 九枝灯,一干九枝的烛灯。灺(xiè),熄灭。

  ⑤风流句:端合,应该、应当。 倚天公,依靠老天爷。此谓风流应是自然天成,非人力能所为的。

  又

  抛却无端恨转长①,慈云稽首返生香。妙莲花说②试推详。  但是有情皆满愿,更从何处著思量。篆烟残烛并回肠。

  【说明】

  当人的某种欲望得不到满足,或某种烦恼得不到排遣之时,往往乞求于神明,乞助于佛道。其实这是自家的一种解脱,只能得到心态的暂时平衡而已。此篇即为描绘这一求得心态平衡的心理过程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抛却二句:谓想丢去无端的烦恼,却转而幽恨更长了,唯在慈云寺祈祝返回之后,才觉香气四射,神清气爽了。 抛却,丢弃。 稽首,叩头至地,为古代最恭敬的跪拜礼。

  ②妙莲花说:谓佛门妙法。莲花,亦作“莲华”,喻佛门之妙法。明李贽《观音问》:“若无国土,则阿弥陀佛为假名,莲华为假相,接引为假说。”

  虞美人

  风灭炉烟残灺冷①,相伴惟孤影。判教狼藉醉清尊②,为问世问醒眼③是何人?  难逢易散花间酒④,饮罢空搔首。闲愁总付醉来眠,只恐醒时依旧到尊前。

  【说明】

  本篇领含骚人之旨,大有举世沉醉我独醒,举世浑浊我独清的感慨。但清醒阅世,又总是带来“闲愁”,所以孤清之感便总是萦怀,也总是难以排遗,遂借填词以宣泄了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风灭句:炉烟,熏炉或香炉之烟。残灺( xiè) ,烧残的烛灰。

  ②判教句。意谓情愿喝得酩配大醉,借清酒来麻醉自己。 判,情愿、甘愿、不惜之意。清尊,酒器,借指清酒(清醇之酒)。唐皇甫冉《曾山送别诗》:“凄凄游子苦飘蓬,明日清尊只暂同。”

  ③醒眼:清醒之眼光。

  ④花间酒:谓美景良辰时之酒宴。

  风流子

  秋郊即事

  平原草枯矣,重阳后、黄叶树骚骚①。记玉勒青丝②,落花时节,曾逢拾翠③,忽听吹箫。今来是、烧痕残碧尽,霜影乱红凋。秋水映空,寒烟如织④,皂雕⑤飞处,天惨⑥云高。  人生须行乐,君知否?容易两鬓萧萧。自与东君⑦作别,刬地⑧无柳。算功名何许,此身博得,短衣射虎⑧,沽酒西郊。便向夕阳影里,倚马挥毫。

  【说明】

  纳兰夙怀经邦济世的抱负,但难以实现,因而常自慨叹,以至时有牢骚。这首词便是颇有不逢际遇的牢骚语。上片写景,下片抒怀。景系秋天郊外之景,突出其空廓凋零,下片则是直发胸旨,径抒真情,痛快淋漓。前景后情,因景起兴,直写性灵,这种作法表现了纳兰词的又一风格,很有稼轩词的味道。况周颐以为“风骨渐能骞举”(见《蕙风词话》)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骚骚:风吹草木声。

  ②玉勒青丝:玉饰之马衔及马缰绳。此代指骑马游春。

  ③拾翠:拾取翠鸟羽毛作首饰。后多代指女子或女子游春(或郊游)。南朝梁纪少瑜《游建兴苑》:“踟蹰怜拾翠,顾步惜遗簪。”

  ④寒烟如织:谓弥漫着浓郁的寒冷的烟雾。

  ⑤皂雕:一种黑色大型猛禽。

  ⑥天惨:天色昏暗。

  ⑦东君:司春之神。宋辛弃疾《满江红·暮春》:“可恨东君,把春去、春来无迹。”

  ⑧刬(chǎn)地:只是、依旧、照旧。

  ⑨短衣射虎:短衣,打猎的装束。 射虎,用汉李广故事。《史记,李将军列传》:“广所居郡,闻有虎,尝自射之。及居右北平,射虎,虎腾伤广,广亦竟射杀之。”后在诗词中常以此形容英雄气概、英勇豪迈等。杜甫《曲江三章》:“短衣匹马随李广,看射猛虎终残年。”(三国孙权、宋陆游等亦有射虎故事,但此处似指李广为宜)。

  清平乐

  将愁①不去,秋色行难住。六曲屏山②深院宇。日日风风雨雨。  雨晴篱菊初香,人言此日重阳。回首凉云③暮叶,黄昏无限思量。

  【说明】

  这是一首重阳佳节的感怀之作。但这里的感怀绝非一般的“秋感”,而是在深宅秋雨,在苍茫独立中勃发的隐怨长愁。其结句意蕴深含,耐人深想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将愁:长久之愁。将,长久之意。《诗经·商颂·烈祖》:“以假以享,我受命溥将。”马瑞辰通释:“盖言我受天之命溥且长,犹《公刘篇》‘既溥既长’,以溥长对举也。”《楚辞·九辩》:“岁忽忽而遒尽兮,恐余寿之弗将。”王逸注:“惧我性命之不长也。”

  ②六曲屏山:曲折之屏风。参见《采桑子·九日》注②。

  ③凉云:阴凉之云。南朝齐谢眺《七夕赋》:“朱光既夕,凉云始浮。”

  又

  孤花片叶,断送清秋节。寂寂绣屏香篆①灭,暗里朱颜消歇。  谁怜散髻②吹笙③,天涯芳草关情④。懊恼隔帘幽梦,半床花月纵横。

  【说明】

  秋士易感,古诗词中常见之题材。本篇亦为这种悲秋之作,故《瑶华集》有副题作“秋思”。玩词意确系抒写清秋懊恼之情怀。但其情婉而隐,词中只用清秋孤花片叶,天涯芳草,以及寂寂绣屏,香篆熄灭,半床花月之景,将深隐的愁情具象化,极迷离惝恍,极空灵含婉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香篆:即篆香,形似篆文之香。宋洪当《香谱·香篆》:“(香篆)镂木以为之,以范香尘为篆文,然于饮席或佛像前,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。”又《百刻香》:“近世尚奇者作香篆,其文准十二辰,分一百刻,凡燃一昼夜已。”

  ②散髻:即解散发髻。据言此为一种发式,由南朝齐王俭所创。

  ③吹笙:指饮酒。宋张元干《浣溪沙》:“谚以窃尝为吹笙。”辽李齐贤《鹉鹤夭·饮麦酒》:“饮中妙诀人如问,会得吹笙便可工。”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卷三:“窃尝,尝酒也……《织馀琐述》云:‘乐器竹制者唯笙,用吸气吸之,恒轻,故以喻窃尝。’”

  ④关情:动情、牵惹情怀。唐陆龟蒙《又酬袭美次韵》:“酒香偏入梦,花落又关情。”

  琵琶仙

  中秋

  碧海年年①,试问取、冰轮②为谁圆缺?吹到一片秋香③,清辉了如雪。愁中看、好天良夜,知道尽成悲咽。只影而令,那堪重对,旧时明月。  花径里、戏捉迷藏,曾惹下萧萧井梧叶④。记否轻纨小扇⑤,又几番凉热.。只落得,填膺百感,总茫茫、不关离别。一任紫玉⑥无情,夜寒吹裂。

  【说明】

  这首词以清新凝重,又不无伤感的笔调描绘了中秋时节月下的景色。其中有对在日中秋月下嬉戏欢乐的追怀依恋,有对“只影而今”的孤单失落的伤感悲叹。而结处“总茫茫、不关离别”一语又顿使全篇升华,看来诗人伤情的并非单纯的“离别”,而是更有别的隐忧,至于什么隐忧呢,落句只用了寒夜之笛声作结,留给读者去咀嚼,去回味,去联想了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碧海:青天。宋晁补之《洞仙歌》:“青烟幂处,碧海飞天镜。”

  ②冰轮:即明月。唐王初《银河》:“历历素榆飘玉叶,涓涓清月湿冰轮。”

  ③吹到二句:谓秋风把一片秋花吹开了,那明亮的月光犹如白雪。清辉,指明亮的月光。

  ④并梧叶:谓井边的梧桐树叶。

  ⑤轻纨小扇:即纨扇。

  ⑥紫玉:指笛箫,因截紫竹所制,故名。元陈旅《次韵友人京华即事》:“仙女乘鸾吹紫玉,才人骑马勒黄金。”

  百字令

  废园①有感

  片红飞减,甚东风不语,只催漂泊。石上胭脂②花上露,谁与画眉商略③。碧甃④瓶沉,紫钱钗掩⑤,雀踏金铃索⑥。韶华如梦,为寻好梦担阁⑦。  又是金粉空梁⑧,定巢燕子,一口香泥落。欲写华笺凭寄与,多少心情难托。梅豆圆时,柳棉飘处,失记⑨当时约。斜阳冉冉,断魂分付残角⑩。

  说明】

  见到了废园之景而起愁怀,大有不胜今昔和不胜孤凄之慨。上片写暮春园中残破的景象。东风吹落了红花,红花落到石上,鸟儿不住地啼叫。园中碧井寂寂,苔藓掩盖了往日嬉戏的地方,只有麻雀立于护花铃的绳索之上。这是一派春光败落的景象,故于结处兴叹,好时光已如梦幻般地消失了。过片承上片意脉再描绘园中残景,同时又启下面所抒之情,即园中只有小燕子依稀归来,而人却天各一方了。故下面便抒此寂寞孤独之隐情.。结穴处再以斜阳残角之景绾住,就更添加了凄凉伤感的氛围了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废园:未详何指。

  ②胭脂:指落在石上的花瓣。

  ③谁与句:谓画眉鸟不住地啼叫。 商略,商讨。此云画眉啼鸣婉啡,犹人之商略一般。

  ④碧瓮(zhòu ):青绿色的井壁,代指井。

  ⑤紫钱句:紫钱,指苔藓。唐李贺《过华清宫》:“云生朱络暗,石断紫钱斜。” 钗,钗子,女子的首饰。 掩,此处指钗头被苔藓掩盖了。意谓往日相游相嬉的踪迹都不见了。

  ⑥金铃索:系护花铃的绳索。

  ⑦担阁:犹担隔。

  ⑧又是三句:谓春夭到了,原来华美的屋梁上,小燕子又飞回衔泥筑巢了。

  ⑨失记:忘记。

  ⑩残角:远处隐约的角号声。明刘基《漫兴》:“睡足北窗清似水,数声残角起城乌。”

  摸鱼儿

  午日①雨眺

  涨痕添②、半篙柔绿,蒲梢荇叶无数。台榭空蒙烟柳③暗,白鸟衔鱼欲舞。红桥路,正一派、画船萧鼓中流住。呕哑柔橹④,又早拂新荷,沿堤忽转,冲破翠钱雨⑤。  蒹葭渚⑥,不减潇湘深处。霏霏漠漠如雾,滴成一片鲛人⑦泪,也似汩罗投赋⑧。愁难谱,只彩线、香菰⑨脉脉成千古。伤心莫语,记那日旗亭⑩,水嬉散尽,中酒阻风去。

  【说明】

  端午之日逢雨。雨中凭眺,见景生情,此篇所写正是个中情景。旧俗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,故词之上片先描绘了此日雨中凭眺的所见之景,而于下片转入抒情,抒发了对屈原的隐曲的深情。词中对屈原的凭吊语其实蕴含了作者的今昔之慨和身世之感。值得注意的是前景并不显哀怨凄清,而后情则思致含婉幽怨,前后形成较大的对比,如此大的转折,大的起落便更使所抒之情深厚郁勃,沉致幽婉了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午日:五月初五日,即端阳节日。

  ②涨痕二句:此写午日雨中水面之景。 涨痕,涨水的痕迹。 柔绿,嫩绿,此处代指嫩绿之水色, 蒲:蒲柳,即水杨。 荇,多年生草本植物,叶呈对生圆形,可食。

  ③烟柳:谓烟雾笼罩的柳林。

  ④呕哑柔橹:谓船行水面橹篙划水发出轻柔的水声。呕哑,象水声。

  ⑤翠钱雨:指新荷生出时所下的雨。 翠钱,新荷之雅称。

  ⑥蒹葭渚:长满芦苇之洲渚。参见《蝶恋花·散花楼送客》注②。

  ⑦鲛人:神话传说中的人鱼。晋张华《博物志》卷九:“南海外有鲛人,水居以与主人。”

  ⑧汩罗投赋:战国时楚诗人屈原忧愤国事,投汩罗江(湘江支流)而死。后人写诗作赋投入江中,以示凭吊。事见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。

  ⑨愁难谱二句:谓满怀忧怨哀愁难以表达,只有凭借用彩线缠裹香菰(即包粽子)投入江中以示这千古的脉脉哀思了。 菰米,即菱白。其食为菰米,亦称雕胡米,可食。晋周处《风土记》:“午日烹鹜,又以菰叶裹粽黍,以象阴阳相包裹未分也。”参见《一丛花·咏并蒂莲》注⑤。

  ⑩旗亭:酒楼。因悬旗为酒招,故名。

  忆秦娥

  春深浅①,一痕摇漾青如剪。青如剪。鹭鸶立处,烟芜平远。  吹开吹谢东风倦,缃桃②自惜红颜变。红颜变。兔葵燕麦③,重来相见。

  【说明】

  这首词的结穴处意含悠然令人深思。作者用刘禹锡玄都观诗之典实,暗透了今昔之感和不胜身世的孤往之情,耐人玩味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春深浅二句:谓春已深,春水摇荡着,岸边露出整齐如剪的青绿色的涨痕。 深浅,偏义词,指深。宋李持正《明月逐人来》:“星河明淡,春来深浅,红莲正满城开遍。”

  ②缃桃:即缃核桃,省作缃桃,结浅红色果实的桃树。亦指此树的花或果实。宋陈允平《恋绣衾》:“缃桃红浅柳退黄,燕初来、宫漏渐长。”

  ③兔葵燕麦:形容荒凉景象。唐刘禹锡《再游玄都观绝句》引:“重游玄都,荡然无复一树,唯兔葵燕麦,动摇于春风耳。”

  又

  长飘泊,多愁多病心情恶。心情恶。模糊一片,强分哀乐①。  拟将欢笑排离索②,镜中无奈颜非昨。颜非昨。才华尚浅,因何福薄。

  【说明】

  “福薄”二字是为感慨所在。“多愁多病”之身,长年飘泊之境,朱颜衰败之景,种种不如意事如此,遂令、“心情恶”,尽管“拟将欢笑”来排遣索寞难耐的离愁别绪,但奈何日月蹉跎,人生易老,故而只有自叹自恨福薄了!

  【注释】

  ①强分哀乐:谓哀乐亦分辨不清。 强分,勉强分辨。

  ②离索:指离群索居之寂寞。宋陆游《钗头凤》:“东风恶,欢情薄,一怀愁绪,几年离索。”

  海棠春

  落红片片浑如雾,不教更觅桃源路①。香径②晚风寒,月在花飞处。  蔷薇影暗空凝贮③。任碧飐④,轻衫萦住。惊起早栖鸦,飞过秋千去。

  【说明】

  这首小词空灵含婉,只是勾画了一幅月夜下孤清寂寞的情景,其所思所感皆在要眇含蓄的表达之中了。其所怀可以是所恋之人,也可以是指美好的理想,总之是在凝贮期待。惝恍迷离,给人以朦胧的美感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桃源路:桃源,即桃花源,后代指理想的境界。此谓通往理想的境界。唐孟浩然《高阳池送朱二》:“殷勤为访桃源路,予亦归来松子家。”

  ②香径:花间小路,或指满地落花的小路。

  ③凝贮:同“凝伫”。凝望伫立。

  ④碧飐(zhěn:指摇动着的花枝花叶。 飐,颤动、摇动。

  菩萨蛮

  晓寒瘦著西南月①,丁丁漏箭余香咽。春已十分宜,东风无是非。  蜀魂羞顾影②,玉照斜红冷。谁唱《后庭花》③,新年忆旧家。

  【说明】

  春夜将晓,春天已残了。诗人在这幽凄孤独的氛围里,一面怨“东风无是非”,将美好的春光送去了;一面又生发了“新年忆旧家”的悲感。词极朦胧含婉,其“寒”与“冷”的意象刻画和心理描绘,突出了此际忆家的情怀,“蜀魂”二句托意幽婉,其中有人有己,耐人咀嚼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晓寒二句:意谓清晨天寒,西南天边斜挂着一弯凄凉的月影,漏壶声叮咚作响,燃尽的香烟仍在室内缭绕。 瘦著,瘦削之意,月而为瘦,即谓弯月或月牙。 著,用于形容词词尾,表示程度。 漏箭,漏壶上的部件,形如箭,上有时辰刻度,随水浮沉,用以计时。 咽,充塞、充满。汉刘向《新序·杂事》:“云霞充咽,则夺日月之明。”

  ②蜀魂二句:蜀魂,指杜鹃鸟,传说此鸟是为蜀主杜宇(号望帝)之魂所化,春天日夜悲啼,蜀人称之为“望帝之魂”,亦称蜀魂。唐李商隐《燕台诗·春》:“蜀魂寂寞有伴未?几夜瘴花开木棉。”此处是以蜀魂自指。玉照,照片之敬称。斜红,指头上戴的红花。此二句谓自己实在不愿去看那玉照上的形影,那形影是令人倍觉伤心凄冷的。

  ③后庭花:即《玉树后庭花》曲,南朝陈后主所作。其曲旨是为赞美后主张贵妃、孔贵嫔的美色。后作为靡靡之音或亡国之音的象征。唐李白《金陵歌送别范宣》:“天子龙沉景阳井,谁歌《玉树后庭花》”这里是喻为凄凉之曲。

  又

  为春憔悴留春住,那禁半霎催归雨。深巷卖樱桃,雨余①红更娇。  黄昏清泪阁②,忍便花飘泊。消得③一声莺,东风三月情④。

  【说明】

  这是一首伤春伤别之作。其篇末“东风三月情”之语,或含有某一段隐情,但并未指实,也只有自去意会了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雨余:雨后。

  ②黄昏二句:谓黄昏时候,含着眼泪,独自看着那落花飘飘。 阁,含着。宋范成大《八场坪闻猿》:“天寒林深山石恶,行人举头双泪阁。”

  ③消得:禁受得。

  ④三月情:此处或谓暮春之伤情,或别有隐情,所指未详。

  又

  回文①

  雾窗寒对遥天暮,暮天遥对寒窗雾。花落正啼鸦,鸦啼正落花。  袖罗垂影瘦,瘦影垂罗袖。风剪②一丝红,红丝一剪风。

  【说明】

  “回文”之作大都是游戏笔墨,其价值不大。本篇及以下二首《菩萨蛮》即为这种游戏之作。不过亦可从中看到作者娴熟的文字技巧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回文:诗词中的一种修辞手法。即某些诗词字句,回环往复读之均能成诵。对此种修辞手法的起源说法不一,一说起自南朝梁刘勰,其《文心雕龙·明诗》中云:“回文所兴,则道原为始。联句共韵,则柏梁徐制。”但道原之作已佚;一说起自前秦窦滔妻苏蕙的《璇玑图》诗。

  ②风剪:即风吹。剪,有快速之意。

  又

  回文①

  客中愁损②催寒夕,夕寒催损愁中客。门掩月黄昏,昏黄月掩门。翠衾孤拥醉,醉拥孤衾翠。醒莫更多情,情多更莫醒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回文:见《菩萨蛮》〔雾窗寒对遥天暮)注①。

  ②愁损:愁煞,极度的忧愁。

  又

  回文①

  砑笺银粉残煤画②,画煤残粉银笺砑。清夜一灯明,明灯一夜清。  片花惊宿燕,燕宿惊花片。亲自梦归人,人归梦自亲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回文:见《菩萨蛮》(雾窗寒对遥天暮)注①。

  ②砑笺句:谓在压印有图案的信笺上,用银粉残墨写写画画。即无聊之极。 煤,古代对墨的又一称。

  又

  惜春春去惊新燠①,粉融轻汗红绵扑②。妆罢只思眠,江南四月天③。  绿阴帘半揭,此景清幽绝。行度竹林风,单衫杏子红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描画了初夏时节闺中女子惜春惊懊的情景。其中有心理刻画,也有行动的描写,读之仿佛是看一组连续的仕女伤春图。清新淡雅,自然灵动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新燠:谓天气刚刚变热。 燠,暖、热。《书·洪范》:“八,庶徽:曰雨,曰肠,曰燠,曰寒,曰风,曰时。”孔颖达疏“《释言》云:‘燠,暖也。’”

  ②红绵扑:女子化妆用品,且俘红丝棉的粉扑。

  ③四月天:指初夏之时。

  太常引

  自题小照

  西风乍起峭寒①生,惊雁避移营②。千里暮云平,休回首、长亭短亭。  无穷山色,元边往事,一例冷清清。试倩玉萧声③,唤千古、英雄梦醒。

  【说明】

  这两首题写在小照上的令词,清新别致,耐人寻味。既然是自题,则颇有抒怀叙志之意味。但作为词体又不能太质实,太直露,必当假之以兴象。所以从这词的字面上看,上片所写都是塞上之景,下片则宛转抒情。而景中之“惊雁”、“千里暮云”和“长亭短亭”等一系列形象,寓含了诗人的深意,可以说是他时时有“临履之忧”,惴惴不安心理的形象化的表述。其所抒之情极为深隐,颇有骚雅之旨归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峭寒:严寒,常形容春寒。此处则谓“西风乍起”,是为初秋之日。

  ②惊雁句:意谓惊飞的大雁避开了营地。 移营,转移营地。

  ③玉箫:指玉制的箫,亦为箫的美称。

  又

  晚来风起撼花铃①。人在碧山亭。愁里不堪听。那更杂、泉声雨声。  无凭踪迹②,无聊心绪,谁说与多情。梦也不分明,又何必、催教梦醒。

  【说明】

  “无聊心绪”是为本篇的意旨所在。如何表达的呢?上片用风吹护花铃声,泉声雨声的“不堪听”去衬托。下片则径自写怀。结处说不甚分明的梦境或可宽解,但恼人的声响又催人梦醒,这就加倍地写出心绪的无聊了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花铃:即护花铃。参见《台城路·洗妆台怀古》注⑨。

  ②无凭踪迹:踪迹全无,难于寻觅。无凭,无所凭据,即无法寻找。宋晏几道《鹧鸪天》:“相思本是无凭语,莫向花笺费泪行。”

  青玉案

  人日①

  东风七日蚕芽②软,青一缕、休教剪。梦隔湘烟征雁远,那堪又是,鬓丝吹绿,小胜③宜春颤。  绣屏浑不遮愁断,忽忽年华空冷暖,玉骨④几随花换。三春醉里,三秋别后,寂寞钗头燕。

  【说明】

  本篇咏节序,但其旨是为伤离念远。正月初七是为“人日”,正是初春时节,桑吐新芽,青青一缕,而人却像南征之雁不在身边。纵绿鬓如云,春幡袅袅,也只有独怜自赏。此系上片所写之情景。下片转入情语。流年暗转,年华易逝,又加此时之春愁别恨,这些是绣屏无法遮断的,个中冷暖也只有自己知晓。如今容颜变换更是令人伤感。年复一年如醉如痴地受着别离苦情的折磨。其最后三句是宕出之笔,从时空上扩展,更增加了凄婉伤感的内蕴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人日:旧俗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。据南朝梁宗懔《荆楚岁时纪》云:“正月七日为人日。以七种菜为羹,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,以贴屏风,亦戴之头鬓。又造华胜以相遗,登高赋诗。”汪元治刻本副题作“辛酉人日”,故此篇或作子康熙二十年(1681)之正月初七日。

  ②蚕芽:即桑芽。

  ③小胜:古代妇女头饰。传说为西王母所戴,亦称玉胜,汉代又称华胜。后多以剪彩为之。人日之时,或妇女头戴小胜,或剪胜以饰门窗、屏风等。

  ④玉骨:形容女子清瘦秀丽的身架。

  忆王孙

  暗怜双緤①郁金香,欲梦天涯思转长。几夜东风昨夜霜,减容光,莫为繁花又断肠。

  【说明】

  见到成双成对的郁金香便生起怀人之情,但几夜的风霜又使美丽的花消褪了容光,故而不要再为花残而增添烦恼了。小词以淡语出之,平浅中见深婉,自然入妙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双緤(xie):指郁金香成双成对。 緤,拴、缚,此处谓两花相并。

  又

  西风一夜剪芭蕉,满眼芳菲总寂寥。强把心情付浊醪①。读《离骚》,洗尽秋江日夜潮。

  【说明】

  秋风起,芳菲消歇,满眼寂寥,秋感倍增。酒可以解忧,但这愁情似江潮,酒亦无灵,殊难解怀,故以“读《离骚》”而将其“洗尽”。这里显然是伤心人别有怀抱,其风人之旨亦显而易见了。所以这首小词所抒绝非秋士之感的闲情逸致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浊醪:即浊酒。

  又

  刺桐花底是儿家,已拆秋千未采茶。睡起重寻好梦赊①。忆交加②,倚著闲窗数落花。

  【说明】

  这首词清新自然,明白如话。诗人只轻轻几笔的勾画便使意象鲜明,境界全出。“倚著闲窗数落花”之结语,形神俱到,确是精妙的收束.

  【注释】

  ①赊:渺茫、稀少。

  ②交加:谓男女相偎,亲密无间。前蜀韦庄《春秋》:“睡怯交加梦,闲倾滟觞。”

  于中好

  独背斜阳上小楼,谁家玉笛韵偏幽。一行白雁遥天暮,几点黄花满地秋。  惊节序,叹沉浮。浓华①如梦水东流。人间所事堪惆怅,莫向横塘②问旧游。

  【说明】

  秋日独自登楼,耳中眼底,闻见之间,不无伤感之景,遂触景生情,叹其“所事堪惆怅”,既是“惆怅”,便更不要“向横塘问旧游”了,那会更是愁上添愁的。故词之结穴翻转透过,余韵悠然,发人深思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浓华:指女子青春美貌。《诗经·召南·何彼浓矣》:“何彼浓矣,唐棣之华。”郑玄笺:“何乎彼戎戎者,乃移之华。兴者,喻王姬颜色之美盛。”

  ②横塘:古堤名。一在今南京,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。古诗词中常以此堤与情事相联。如贺铸《青玉案·横塘路》:“凌波不过横塘路,但目送、芳尘去。”

  又

  小构园林寂不哗,疏篱曲径仿人家。昼长吟罢风流子①,忽听楸枰②响碧纱。  添竹石,伴烟霞。拟凭尊酒慰年华。休嗟髀里今生肉③,努力春来自种花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描绘了隐士的生活与情趣。上片写隐者消闲自适的生活情景。静寂的园林,疏篱曲径,吟诗对弈,好不安闲。下片说如若再加以竹石和着烟霞的相伴,便是得到了人间的全福。最后二句则借典再伸赞羡与劝慰之意,此中有人有已,既是对隐者此时情景的由衷赞叹,又有自我倾心向往之情的坦露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风流子:词牌名。

  ②楸枰:棋盘。古代棋盘多以楸木制做,故名。宋陆游《自嘲》:“遍游竹院寻僧语,时拂楸枰约客棋。”

  ③髀里今生肉:因长久不骑马,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。意为不要叹老磋卑,自寻苦恼。语出《三国志·蜀志·先主传》:“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,表疑其心,阴御之。”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备住荆州数年,尝于表坐起至厕,见髀里生肉,慨然流涕。还坐,表怪问备,备曰:‘吾长身不离鞍,髀肉皆消。今不复骑,髀里肉生。日月若驰,老将至矣,而功业不建,是以悲耳。”

  满庭芳

  题元人芦洲聚雁图

  似有猿啼,更无渔唱,依稀落尽丹枫。湿云①影里,点点宿宾鸿②。占断沙洲寂寞,寒潮上、一抹烟笼。全不似④,半江瑟瑟,相映半江红。  楚天秋欲尽,获花吹处,竟日冥蒙。近黄陵祠庙⑤,莫采芙蓉。我欲行吟去也,应难问、骚客遗踪。湘灵杳⑥,一尊遥酹⑦,还欲认青峰。

  【说明】

 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。上片摹写画图之景,下片抒写由画图之景所引来的情怀,仍是上景下情的作法,只是此中之景是为图中之景而已。由作者所摹写的情景看,这是一幅秋日沙洲芦丛的群雁图,而词之旨却不在这图画的本身,而是在“我欲行吟”以下透露的感叹。作者由楚天之下的群雁而联想到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,想到娥皇、女英,于是不胜叹惋,又倾心向往,并遥遥祭奠。作者于个中深隐的情结便不言自明了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湿云:指水面上湿度很大的云气。

  ②宾鸿:即鸿雁、大雁。

  ③占断:占尽、全部占有。

  ④全不似三句:谓全不像白居易所描绘的江边傍晚美丽的情景。白居易《暮江吟》:“一道残阳铺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红。”

  ⑥黄陵祠庙:即黄陵庙。传说为舜二妃娥皇、女英之庙,亦称二妃庙,在今湖北省湘阴县之北。

  ⑥湘灵杳:谓舜妃之踪影已杳不可见。 湘灵,一说为湘水之神;一说为舜妃,即湘夫人。此处指后者。参见《金缕曲·亡妇忌日有感》注⑤。

  ⑦酹:以酒浇地,表示祭奠。

  卜算子

  五日①

  村静午鸡啼,绿暗新阴覆。一展轻帘出画墙,道是端阳酒。 早晚夕阳蝉,又噪长堤柳。青鬓长青自古谁,弹指黄花九②。

  【说明】

  这首词写节序,全是景语,写端午节的乡村小镇之景象。清新淡雅,犹如一幅风俗画。结处流露出暗惜流年的淡淡的伤感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五日:即农厉五月初五日,是为端午节。

  ②弹指句:意为时光去得匆匆,转眼即到重阳节。 弹指,谓极短的时间。参见《菩萨蛮》(新来中酒敲窗雨)注③。 黄花,菊花。九,指九月初九日,即重九日。

  水调歌头

  题西山秋爽图

  空山梵呗①静,水月影俱沉。悠然一境人外,都不许尘侵。岁晚忆曾游处,犹记半竿斜照②,一抹界疏林。绝项茅庵里,老衲正孤吟。  云中锡③,溪头钓,涧边琴。此生著几两屐④,谁识卧游心?准拟乘风归去⑤,错向槐安回首,何日得投簪。布袜青鞋⑥约,但向画图寻。

  【说明】

  题画之作有类咏物,既要有物又要有人,人物交融,不即不离,方为佳构。本篇即可谓有如此特色的一首。此中之物是作画者所画之图,人是赏画之作者。清人将所题之画于词中作了传神的描绘,又于画景之中表达了感受和心情。上片侧重画图之景与境的描写,下片侧重观画之感受与心情的刻画。由此篇所表达的情趣来看,纳兰厌于荣华富贵的贵公子、侍从官的生涯,向往清心寡欲。远离尘嚣,像图画中的老僧一样去生活,同对也表达了所愿难以求得的矛盾与无奈的心情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梵呗:指寺庙中诵经之声。

  ②犹记二句:谓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,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。 界疏林,连接着稀疏的树林。

  ③云中锡二句:谓行走在云山之中,垂钓于溪头之上,弹琴于涧水边,非常快活。 锡,即锡飞,僧人行走。

  ①此生二句:占隐居山中,四处云游,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呢?此时我赏画神游之情又有谁理解呢? 几两屐,几双鞋子(指木屐,木底有齿的鞋子,古人游山多用之)。《世说新语·方正篇》:“祖士少好财,阮遥集好屐,并恒自经营,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。人有诣祖,见料视财物;或有诣阮,见自吹火蜡屐,因叹曰:‘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!’神色闲畅。于是胜负始分。” 卧游,观赏山水画以代游览。

  ⑤准拟三句:谓往日入仕,贪图富贵是错误的,真想归隐山中,但是这一愿望何日可以实现呢!准拟,打算、希望。 槐安,即槐安梦、南柯梦故事。事见唐李公佐《南柯太守传》。故事说有淳于棼者,饮酒古槐树下,醉入梦,见一城楼题大槐安国。槐安国王招其为驸马,任南柯太守三十年,享尽荣华富贵。醒后见槐下有一大蚁穴,南枝又有一小穴,即梦中的槐安国与南柯郡。后以此典喻人生如梦,富贵得失无常等。 投簪,丢下固冠用的簪子,比喻弃官。

  ⑥布袜青鞋:本指平民百姓之装束,此处借指弃官隐居,语出唐杜甫《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》:“青鞋布袜从此始。”

  又

  题岳阳楼①图

  落日与湖水,终古岳阳城。登临半是迁客②,历历数题名。欲问遗踪何处,但见微波木叶③,几簇打鱼罾。多少别离恨,哀雁下前汀。  忽宜雨,旋宜月,更宜晴。人间无数金碧④,未许著空明。淡墨生绡谱就⑤,待俏横拖一笔,带出九疑青。仿佛潇湘夜⑥,鼓瑟旧精灵。

  【说明】

  这又是一首题画之作。词中对所画岳阳楼图极尽赞赏,同时也对与岳阳楼有关的人事兴叹动慨。诗人将图中景与心里情交织融铸于一,如此浑成之笔,便更突出了所抒之心理感受。用笔灵动而一气贯注,流美自然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岳阳楼:著名古城楼,在今湖南省岳阳市西门。相传三国吴鲁肃于此建阅兵台,唐开元四年(716)中书令张说滴守巴陵即于阅兵台基础上建此楼。主楼三层,巍峨雄壮。登楼远眺,八百里洞庭尽收眼底。唐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、李商隐等著名诗人都有咏岳阳楼之作。宋庆历五年(1045)滕子京守巴陵时重修,范仲淹撰《岳阳楼记》,遂使此楼名益著。后迭有兴废。1977年,此楼复修葺。

  ②迁客:被贬斥放逐之人。

  ③但见二句:微波木叶,《九歌·湘夫人》:“袅袅兮秋风,洞庭波兮木叶下。”又,谢庄《月赋》:“洞庭始波,木叶微脱” 罾,捕鱼之网,其形似仰伞,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,方形。

  ④人间二句:谓人间无数精美的金碧山水画,但与此画(或与实际的岳阳楼)相比,未能如此空明澄澈。金碧,金黄和碧绿的颜色,此处指金碧山水画。未许,未如此。空明,空旷澄澈。

  ⑤淡墨三句:意谓只用淡墨生绢摹画,巧妙地横向拖出一笔,那九疑山之青青的风神便呈现出来。 生绢,未漂煮过的丝织品,古代多用以作画。九疑,亦作“九嶷”,即九嶷山,在湖南省宁远县南。

  ⑥仿佛二句:谓这里好像是潇湘夜色,那湘水之神正弹奏着古瑟呢! 潇湘,指湘江。谢眺《新亭渚别范零陵诗》:“洞庭张乐池,潇湘帝子游。”李善注引王逸曰:“娥皇女英随舜不返,死于湘水。”后人便称娥皇女英为湘水之神。 鼓瑟,弹瑟,即湘灵鼓瑟,参见《满庭芳·题元人芦洲聚雁图》注⑥。 精灵,指湘灵。

  生查子

  鞭影落春堤①,绿锦鄣泥卷。脉脉逗菱丝②,嫩水吴姬眼。  啮膝③带香归,谁整樱桃宴④。蜡泪恼东风⑤,旧垒眠新燕。

  【说明】

  上片写骑马游经春堤,堤岸与春水之景。下片写归来之伤清。本来“樱桃宴”意味着仕进得意,但诗人却心绪索寞,面对“东风”、“旧垒”、“新燕”而伤情。那面前的“蜡泪”犹如自家的眼泪,撩人恼人,这正是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了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鞭影二句:意谓马鞭的影子投落在春堤上,鄣泥微卷,春日的水面碧绿如锦。 鞭影,马鞭之影。 鄣泥,即马鞯。因垫在马鞍下,垂于马背的两旁以挡尘土,故称。

  ②脉脉二句:谓菱丝蔓蔓,缠绕交织,仿佛脉脉含情,嫩绿的春水好像是吴姬的眼波。菱丝,即菱蔓。吴姬,指吴地的美女。

  ③啮膝:良马名。明高明《琵琶记·杏园春宴》:“飞龙、赤兔……啮膝……正是青海月氏生下,大宛越睒将来。”

  ④樱桃宴:科举时代庆贺新进士及第的宴席。始于唐僖宗时期。王定保《唐摭言·慈恩寺题书游赏赋咏杂记》:“新进士尤重樱桃宴。乾符四年,永宁刘公第二子覃及第……独置是宴,大会公卿,时京国樱桃初出,虽贵达未适。,而覃山积铺席,复和以糖酪者,人享蛮榼一小盎,亦不啻数升。”

  ⑤蜡泪二句:意谓面对蜡灯烛泪伤春的意绪又油然而起,那梁上的旧巢依然,只是宿巢的却是一双新燕。

  又

  散帙坐凝尘①,吹气幽兰并。茶名龙凤团②,香字鸳鸯饼。  玉局类弹棋③,颠倒双栖影。花月不曾闲,莫放相思醒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大约是诗人的早期之作。词中生动地描绘了贵族之家绮艳优裕的生活,这种内容的描写,在纳兰的词中是不多见的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散帙二句:散帙,本指打开的书帙,此处借指读书。 凝尘,尘土聚积。此处有不过分讲究居处之意。《晋书·简文帝纪》:“帝少有风仪,善容止,留心典籍,不以居处为意,凝尘满席,湛如也。” 吹气幽兰,谓美女气息之香胜于兰花。这二句意谓读书之时,身边有爱妻(或指美人)伴坐。

  ②茶名二句:谓品味着龙凤团名茶,燃着鸳鸯饼的香料。 龙凤团,茶名,即龙团凤饼,为宋代著名的贡茶,饼状,上有龙纹,故名。 鸳鸯饼,形似鸳鸯的焚香饼。一饼之火,可熏燃一日。

  ③玉局二句:玉局,棋盘之美称。弹棋,古代一种博戏。据云始于汉代,李贤注《后汉书·梁冀传》引《艺经》曰:“弹棋,两人对局,白黑棋各六枚,先列棋相当,更先弹之。其局以石为之。”后至魏改为十六棋,唐为二十四棋。

  凤皇台上忆吹箫

  守岁

  锦瑟何年①,香屏此夕,东风吹送相思。记巡檐笑罢②,共捻梅枝。还向烛花影里,摧教看、燕蜡鸡丝③。如今但、一编消夜④,冷暖谁知。  当时⑤。欢娱见惯,道岁岁琼筵,玉漏如斯。怅难寻旧约,枉费⑥新词。次第朱幡剪彩⑦,冠儿侧、斗转蛾儿。重验取⑧、卢郎青鬓,未觉春迟。

  【说明】

  从词题看是写节序,但作者的真旨仍是抒发怀人的伤感之作。上片侧重写往年守岁时欢娱的情景,“如今”二句转写今日孤独之感。过片承上片落句,伸续对往年旧事情景难寻的痛悔之情。接下去转入此时心境和眼前之景的描绘,如此便更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悲慨。最后之落句意蕴悠然,可令人深长思之了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锦瑟三句:锦瑟,漆有织锦纹的瑟。杜甫《曲江对雨》:“何时诏此金钱会,暂醉佳人锦瑟傍。”此处为借喻往日的好时光。 香屏,指华美之屏风。此三句是说何年再有那美好的时光啊,今岁的除夕只剩有锦瑟相伴,东风吹来则更增添了相思。

  ②记巡檐二句:巡檐,来往于檐前。杜甫《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》之二:“巡愉索共海花笑、冷蕊疏枝半不禁。”此几句意谓还记得当年共度除夕的情景,那时你我欢笑着往来于檐下。之后又共捻着梅枝。

  ③燕蜡鸡丝:旧俗正旦之日听做节日食品。唐冯贽《云仙杂记·洛阳岁节》谓:“洛阳人家,正旦造丝鸡、葛燕、粉荔枝。”明瞿祐《四时宜忌·正月事宜》谓:“洛阳人家,正月元日造丝鸡、蜡燕、粉荔枝。”此处为叶韵而用“燕蜡”、“鸡丝”。

  ④一编消夜:只是手持着一编书来消磨着除夜。

  ⑤当时四句:琼筵,美宴、盛宴。玉漏。漏壶之美称。此四句谓当时并未想到会有今日的孤寂,那时见惯了欢娱的情景。还说道以后年年会有美宴,漏壶也会永远如此。

  ⑥枉费:白费。

  ⑦次第二句:次第,依次地。 朱蟠,尊显之家所用的红色的旗幡。 斗,纷纷、纷乱之意。宋康与之《瑞鹤仙·上元应制》:“风柔夜暖,花影乱笑声喧。闹蛾儿、满路成团打块,簇着冠儿斗转。”  蛾儿,古代妇女于元宵节前后插戴在头上的剪彩小帽之类的应时饰物。此二句是说富贵人家分别挂起了朱幡彩旗,人们高高兴兴地戴上了应时的饰物。

  ⑧重验取二句:验取,检验、查看。卢郎,传说唐代之卢家子弟,年已老才为校书郎,后娶妻而遭妻怨。宋钱易《南部新书》丁:“卢家有子弟,年已暮犹为校书郎,晚娶崔氏女,崔有词翰,结褵之后,微有慊色。卢因请诗以述怀为戏。崔立成诗曰:‘不怨卢郎年纪大,不怨卢郎官职卑。自恨妾身生较晚,不见卢郎年少时。’”元密子瑜《临江仙》:“卢郎心未老,潘令鬓先皤。”此处是以卢郎借喻自己。此二句意谓再来看看我如今尚未衰老,仍是青春年少。

  剪梧桐

  自度曲①

  新睡觉,正漏尽、乌啼欲晓。任百种思量,都来拥枕,薄衾颠倒。土木形骸②,分甘③抛掷,只平白占伊怀袍。听萧萧一剪梧桐④,此日秋声重到。  若不是忧能伤人,甚青镜、朱颜易老。忆少日清狂⑤,花间马上,软风斜照。端的⑥而今,误因疏起⑦,却懊恼、殢人年少⑧。料应他此际闲眠,一样积愁难扫。

  【说明】

  词至清代其声谱早已失传,词的歌唱特点也早已不存。而此篇名之“自度曲”者,说明作者是按照自已不为声律束缚,要“自然协律”的词学主张创作。故其依情自制词调,以更更恰切地表情达意。这首词以赋法铺叙,语虽平直,但意含幽婉,不失为深致动人之作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自度曲:填词当依词谱,但如于旧词调外自制新的词调,则谓之“自度曲”。

  ②土木形骸;形容人像土木一样自然本色,一不加修饰。《晋书·秘康传》:“康早孤,有奇才,远迈不群。身长七尺八一寸;美词气,有风仪,而土木形骸.,不自藻饰。人以为龙章凤姿,天质自然。”

  ③分甘:本为分享甘关之味,后以之喻慈爱、友好、关切等。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:“虽有推燥居湿之勤。”一李贤注引《孝经·援神契》:“母之于子也,鞠养殷勤,推燥居湿,绝少分甘。”

  ④一剪梧桐:谓梧桐叶被秋风吹落。

  ⑤清狂:放荡不羁。

  ⑥端的:真的、确实。

  ⑦疏起:疏懒而贪睡。

  ⑧殢( tì)人年少:谓被愁闷困扰之人。殢,困扰、纠缠。

  明月棹孤丹

  海淀①

  一片亭亭空凝伫②,趁西风霓裳遍舞。白鸟惊飞,菰蒲③叶乱,断续浣纱人语。  丹碧驳残④秋夜雨,风吹去采菱越女。辘轳声断,昏鸦欲起,多少博山情绪⑤。

  【说明】

  上片写秋日海淀之景,下片写秋夜雨中之景。上片鲜活俏丽,下片凄迷索寞。上下片形成了对比。落句“多少博山情绪”,显露出阑珊的意绪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海淀:指今北京西郊之海淀镇。吴长元《宸垣识略》云:“自怡园在海淀,大学士明珠别墅。”即纳兰家之别墅。后自怡园并入圆明园之一的长春园。

  ②一片二句:谓水淀中一片亭亭玉立的荷叶荷花,西风吹来,田田摇曳,仿佛是美丽的少女跳着动人的霓裳羽衣舞。

  ③菰蒲:指菰和蒲。水边生多年草本植物,地下茎白,地上茎直立,开紫红色小花。嫩茎即茭白,果实为菰米,一名“雕胡米”。

  ④丹碧驳残:指荷花荷叶凋残了。亦可解作饰有丹青彩画之建筑物的彩色已剥蚀。

  ⑤博山情绪:谓面对博山炉袅袅青烟而生起了几多烦恼。 博山,博山炉,代指名贵之香炉。因其形似传说的海上的博山,故名。又一说,谓其形似华山,因秦昭王与天神博于此而得名。

  昭君怨

  暮雨丝丝吹湿,倦柳愁荷风急。瘦骨不禁秋,总成愁。  别有心情怎说,未是诉愁时节,谯鼓①已三更,梦须成。

  【说明】

  秋夜雨滴风急,在如此令人伤感的氛围环境里,又怎能不使多情的诗人生愁起怨呢!但诗人“别有心情”,绝非单纯为秋风秋雨而伤怀。不过这愁又“怎说”?实在寂寞,唯有去梦中消解,然而夜已三更,梦又不成,此情难诉,愁上加愁了。小词上景下情,只轻轻地勾抹,而情致深婉,有余不尽之意令读者去咀嚼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谯鼓:古代谯楼《城门之上的了望楼)上的更鼓。

  水龙吟

  题文姬图

  须知名士倾城②,一般易到伤心处。柯亭响绝③,四弦才断,恶风吹去。万里他乡,非生非死,此身良苦。对黄沙白草,呜呜卷叶,平生恨、从头谱。  应是瑶台伴侣④,只多了、毡裘夫妇。严寒觱篥⑤,几行乡泪,应声如雨。尺幅重披⑥,玉颜千载,依然无主。怪人问厚福,天公尽付,痴儿騃女。

  【说明】

  这是一篇题画之作。从词的内容来看,大约画面上只画出了蔡文姬一人远嫁匈奴的形象。故词中对她“万里他乡,非生非死。此身良苦”,“玉颜干载,依然无主”的命运深表哀叹和同情。最后三句更对天公使天下“痴儿騃女”偏得“人间厚福”发出了不平之鸣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文姬:汉蔡文姬,名蔡淡,字文姬,生卒年不详。陈留圉(今河南省祀县南)人。为汉大文学家蔡邕之女。博学能文,有才名,通音律。初嫁河东卫仲道,夫亡无子,归母家。汉献帝兴平(194—195)中,天下乱,为乱军所虏,流落南匈奴十二年,生二子。后曹操以金璧赎还,改嫁董祀。有《悲愤诗》二首传世。

  ②须知二句:谓要知名士与美人是多情而敏感的,他们最易生愁动感。 倾城,代指美女。

  ③柯亭三句:柯亭,即柯亭笛。相传蔡邕(蔡文姬之父)用柯亭(古地名,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,此地盛产良竹)之竹制笛。晋伏滔《长笛斌》:“邕避难江南,宿于柯亭。柯亭之观,以竹为椽。邕仰而盯之曰:‘良竹也。’取以为笛,奇声独绝。历代传之,以至于今。”四弦,指蔡文姬所弹奏之琵琶。琵琶为四根弦,故云。

  ④瑶台伴侣:谓蔡文姬本可以成为汉家的贵妇人,或是宫中的后妃。 瑶台,美玉砌筑之楼台,代指华丽之楼阁,或神仙所居之处,此处借指汉家天子。

  ⑤觱(bì)篥(lì):古代簧管乐器名。又称“茄管”、“管头”。出自西域龟兹,后传入内地。唐刘商《胡茄十八拍》第七拍:“龟兹愁中听,碎叶琵琶夜深怨。”

  ⑥尺幅重披:谓用图画重新描绘了文姬赴漠北的情景。尺幅,以小幅的绢或纸作画。 披,披露、陈述。宋曾巩《祭晁少卿文》:“会合乖阔,则有书问,开纸披辞,犹若际遇。”此处引申为“摹画出”之意。

  赤枣子

  惊晓漏,护春眠①。格外娇慵只自怜。寄语酿花②风日好,绿窗来与上琴弦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与下一篇《赤枣子》都是以少女的形象、口吻写春愁春感的。此篇写其春晓护眠,娇慵倦怠,又暗生自怜的情态与心理。下一篇则是写其春愁,又以春日之风雨烘衬,遂不单自怜幽独,且怀思之情又添,由愁浓而致似梦非梦了。小词深而婉,清丽自然,若“花间”,词语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惊晓漏二句:意谓清晓,漏声将人惊醒,但却依然贪睡。

  ②酿花:催花开放。

  又

  风淅淅,雨纤纤①。难怪春愁细细添。记不分明疑是梦,梦来还隔一重帘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淅淅、纤纤:形容风雨之柔细绵绵。

  浪淘沙

  闷自剔残灯,暗雨空庭。潇潇已是不堪听,那更西风偏著意①,做尽秋声。  城柝②已三更,欲睡还醒。薄寒中夜掩银屏③,曾染戒香④消俗念,莫又多情。

  【说明】

  诗人自悔多情,欲从中自救,故“曾染戒香”去消解之。但秋夜秋声却偏偏又触动了他的多情。本来是多情。偏要学无情,结果仍是陷入多情的烦恼中,如此矛盾的心情,又使诗人平添了更多的愁苦。这是翻转层进的表达之法,使所要抒发的感情更加深透,更能启人联想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那更二句:此言本就秋夜雨潇潇.令人愁闷,那西风又偏于此时送来了秋声,好像是专意增添愁人的烦恼。著意,犹专意、用心,秋声,秋天西风起而草木摇落,其肃杀之声令人生情动感,故古人将万木零落之声等称为秋声。

  ②城柝:谓城垣上传来的柝声。柝(tuo),古代巡夜时敲击之木梆。

  ③薄寒句:银屏,银饰之屏风。此谓中夜寒凉袭人,遂将屏风紧掩。

  ④戒香:佛教说戒时所点燃之香。司空图《为东都敬爱寺讲律僧惠确化募雕刻律疏》:“启秘藏而演愎毗尼,熏戒香以消烦恼。”这里以戒香代指超脱尘世烦恼的忘机之意。

  又

  秋思

  霜讯下银塘①,并作新凉。奈他青女②忒轻狂,端正一枝荷叶盖,护了鸳鸯。  燕子要还乡,惜别雕梁。更无人处倚斜阳,还是薄情还是恨,仔细思量。

  【说明】

  秋已深,新凉乍作,冷风吹着荷叶,鸳鸯栖于叶盖之下,成对成双,纵霜冷风急也不分离。而燕子却辞梁还乡,飞往南方了。面对此景此情,不知是怨还是恨,令人迷惘了。题作“秋思”,实为伤离之情思。词中假以鸳鸯、燕子不同情景之兴象,写离愁别恨之意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霜讯:即霜信,霜期到来之消息。银塘,清澈明净的池塘。

  ②青女:司霜雪之女神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至秋三月……青女乃出,以降霜雪。”高诱注:“青女,天神,青霄玉女,主霜雪也。”这里代指冷风。

  雨中花

  楼上疏烟①楼下路,正招余、绿杨深处。奈卷地西风,惊回残梦,几点打窗雨。  夜深雁掠东檐去,赤憎是②、断魂砧杵。算酌酒忘忧,梦阑酒醒,梦思知何许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写秋夜愁思。上片由梦境起,前二句写梦中情景,后三句写西风夜雨惊断了梦魂。下片写夜深不寐,雁掠东檐,砧杵声声,更令人增愁添恨,其孤苦无告之伤情无由排解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疏烟:指香火冷落。

  ②赤憎句:意谓最令人生憎的是那使人断魂的捣衣之声。 砧杵,捣衣石和棒槌,借指捣衣。南朝宋鲍令晖《题书后寄行人》:“砧杵夜不发,高门昼常关。”

  临江仙

  丝雨如尘云著水①,嫣香碎拾吴宫。百花冷暖避东风。酷怜娇易散②,燕子学偎红。  人说病宜随月减,恹恹③却与春同。可能留蝶抱花丛。不成双梦影④,翻笑杏梁空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抒写暮春时节,愁病交加,万般无奈的情景。词中用“吴宫”、“杏梁”等语,其中深含了兴亡之悲,似有深藏的隐忧,耐人寻味了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丝雨二句:意谓细雨蒙蒙,云中夹带着水气,吴宫里残花散落了满地。嫣香,娇艳芳香的花。

  ②酷怜二句:此言最让人怜惜的是那娇美的宫花极易败落,故而连小燕子也学着人的样子怜惜起花来,它紧紧依偎在花下。偎红,紧贴着红花。

  ③恹恹:精神委靡不振貌。

  ④不成二句:意谓燕子成双成对地飞去了,反而笑那屋宇梁上空空。 杏梁,用文杏木制成的屋梁。宋晏殊《采桑子》:“燕子双双,依旧衔泥入杏梁。”

  蝶恋花

  准拟①春来消寂寞。愁雨愁风,翻把春担阁②。不为伤春情绪恶,为怜镜里颜非昨。  毕竟春光谁领略。九陌缁尘③,抵死遮云壑。若得寻春终遂约④,不成长负东君诺?

  【说明】

  纳兰厌于侍卫生涯,渴慕离开市朝,过清幽平静的生活。但这种愿望又难以实现,蹉跎日老,不能不令其生出几多悲慨。本篇所要表达的题旨在此。写法上则是以辜负春光、伤春亦不足惜来反衬之,其转折衬垫,层层入深地抒写,更突出了所要表达的情怀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准拟:打算、想要。

  ②翻把句:翻,同“反”。 担阁,担误。

  ③九陌二句:九陌,《三辅黄图·长安八街九陌》:“《三辅旧事》云:长安城中八街、九陌。”即指汉代长安城中的九条大道。后泛指都城繁华热闹的街道。 缁尘,黑色尘土。喻世俗污垢等。 抵死,总是、老是。宋晏殊《蝶恋花》:“百尺楼头闲倚遍。薄雨浓云,抵死遮人面。” 云壑,云雾遮覆的山谷。此处借指僻静的隐居之所。南朝齐孔稚圭《北山移文》:“诱我松桂,欺我云壑。”

  ④若得二句:意谓怎样才能不辜负春光,遂我心愿呢,难道总是让我有负春神的吗?东君,指司春之神。宋辛弃疾《满江红·暮春》:“可恨东君,把春去春来无迹。”

  酒泉子

  谢却荼蘼①,一片月明如水。篆香消,犹未睡,早鸦啼。  嫩寒无赖②罗衣薄,休傍阑干角。最愁人,灯欲落,雁还飞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深婉流美。其景象明丽清晰而意蕴含婉,景中情,情中景,自然浑成,很有感发的魅力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谢却二句:谓在一片月明如水的夜里,白色的荼蘼花凋谢了。 荼蘼,落叶小灌木,攀援茎,有刺,夏季开白花,清香洁美。

  ②嫩寒无赖:嫩寒,轻寒、微寒。 无赖,犹无情无义。